润物网络创新网

从金马影帝到家具收藏家!张涵予: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家具比得上中国明清家具!


张涵予,1964年12月19日出生于北京, 内地影视男演员。

1983年开始担任专业配音演员;

2001年 参演冯小刚电影《大腕》;

2008年凭借冯小刚执导的电影《集结号》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男主角、大众电影百花奖 男主角、第45届 电影金马奖 男主角、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 男主角、 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项、第2届华鼎奖 影视 表现男演员;

2009年主演电影《风声》;

2013年,出演管电影《厨子·戏子·痞子》;

2015年9月,张涵予凭借电影《智取威虎山》中对杨子荣近乎完美的演绎,获得当届金鸡奖 男主角奖,加上华表、百花、金马等一系列殊荣,张涵予成为首个揽得华语电影节 男主角大满贯的演员;

2016年主演的警匪动作巨制《湄公河行动》票房突破十亿,同年加盟吴宇森执导的重拍版电影《追捕》;

2018年8月9日,凭借电影《湄公河行动》获得第3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“ 男主角奖”提名,并凭借电影《红海行动》获得“ 男配角奖”提名。



作为首个揽得华语电影节 男主角大满贯的影视明星,张涵予在影视圈的知名度自然是极高。而在收藏圈里,张涵予同样是一个有名的明清家具收藏大腕。


在凤凰网的一次访谈中,张涵予说:为了收藏老家具,他考察过全世界所有的家具,包括巴洛克、英国皇室、法国、葡萄牙、比利时等等,没有一个 的家具能比得上 的明清家具!




话说2008年底,张涵予因主演冯小刚执导的《集结号》夺得当年的金马影帝,回到北京后,他二话没说,就把奖杯摆放在了自己收藏的一张黄花梨案子上。


那是一张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黄花梨,他以前获得的所有奖杯都摆在它上面。在黄花梨迷人的光泽中,这位金马影帝主演过的古董家具“连续剧”熠熠闪烁在过往时光中。



剧情一:赊帐买回罗汉床——悲情“9•11”的喜剧花絮


圈里人都知道张涵予是个热衷收藏老家具的人。他的收入 大的花销就是买藏品,甚至不惜借款几十万元,只为拿下一件钟情的罗汉床。


那是2000年底,张涵予听说北京有位收藏家里有一张老床,马上兴致勃勃地赶了过去,凭他多年与老家具打交道的经验,一眼便看出了是件好东西。收藏家是他的老熟人了,但却婉言拒绝了他,原因是有一个美国人比他先看中它,而且已经交了定金,只是没运走。


离开收藏家后,张涵予极为失落。


张涵予在老家具展会上接受采访。除了参加影视发布会,他 热衷的是各种老家具交流会


没想到,一次发生在美国的“意外事件”,让他重续了与这张罗汉床的缘分。那位美国买家因为在纽约的世贸大楼工作,结果在“9•11”事件中遇难了。按照古董买卖行当的规矩,三个月不来提货,就可以重新再找买主。张涵予得知这个消息后,马上借钱把它买下了。


真正买回张床还有不少周折。先是钱不凑手,床价是20万元,即使借了一些钱后,仍差15万。


张涵予收藏的供桌


幸好老板是张涵予的朋友,“我也知道惦记着这床的人多了,你先把它搬走吧,要不麻烦。”店老板给张涵予开了“后门”,让他只付了5万定金就把床搬走了。


接下来,这张床往家里搬时也费了不少劲了,因为太大,电梯根本进不去,当时张涵予家住八楼,楼道又窄,他找了四个人帮忙,大家扛着它,费了2个多小时才搬进家。为了能让它顺利进家,他还拆了一扇门。


张涵予藏 高古罗汉床


之后张涵予节衣缩食拼命工作,陆陆续续还了1年多,才还上了欠下的债款。


张涵予至今仍感叹这张床买得值,不光价格翻了好几番,更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许多快乐和享受。只要在家,他每天都要看看它,想象一下当年某个大文人坐在这张床上喝茶吟诗的画面。


早先马未都看到过它,想把它借到观复博物馆摆一阵子过过瘾,张涵予回答说:“您等我再玩些时间吧,等我玩得差不多了,再拿您那儿展出。”其实他是不舍得,他得天天摸到这床,心里才踏实。后来马未都告诉他,这张床是明早期的东西,不能在市场上流通,完全是博物馆级的东西,将来放在那儿就是一床的鼻祖,很有研究价值。


因为太古老,已经经不起折腾,张涵予很少挪动它。回想刚买回那阵,女儿年龄小不懂事,蹿到床上又跳又蹦,让他心痛了好几天。现在要是有人来看它,他只让看,不让碰。


剧情二:万元路费只为买回千元插屏


各种样式的老插屏也是张涵予的爱物


有了 件20万的藏品后,张涵予对古董家具更来劲儿了,开始把所有收入都投在了老家具上。这就有了第二件圈内知名的故事。



因为在外拍戏,口袋里钱不多,为了用较低价位买到这件黄花梨插屏,张涵予假装不懂,上前套老板的话头:“这个东西卖多少钱啊?”

“1000,”店老板答。

“这么个东西只能算个小摆件,哪值一千啊?”


“得了吧,进来100个人,99个都没往这插屏上看一眼,就你看上了。能懂这个的也算行家了,值多少,你自己清楚。”他的表演很快就被店主识破。


张涵予心里一下子有点凉,没想到老板比他更门儿清。


南官帽椅


看到来客对自己的插屏感兴趣,店老板又向他推销店里的其它东西。玩古董的容易投缘,接下来两人居然一聊就是大半天,还一起吃了顿午饭,喝了好一阵子茶。张涵予觉得这下应该有门儿了,结果再次开口,老板还是不肯让步。张涵予 后生气了,心一狠,掉头走了。



文房清供


这样算下来,为了那个1000块的插屏,张涵予又花了双份机票和住宿费,将近一万块钱。不仅如此,老板还顺带又卖给他一个紫檀木盒。按他老婆的说法,为买那个插屏,张涵予“亏老鼻子了”。


剧情三:演《风声2》,全剧组人帮着找家具


搞收藏的人,都得有大把的钞票做后盾。张涵予成名前没有太多钱,碰上喜欢的家具要是买不了,饭也吃不香、觉也睡不好,只能借钱买下来,等有钱了再慢慢儿还。一开始家人不同意,他就给太太洗脑:“这钱现在没有,将来还能挣。可这古物是不能复制的,要是流到外国去就再也回不来了。”


渐渐地,太太懂了他的心思,也理解了他的收藏。有次,张涵予收了一套大顶箱柜,太太把里边塞得满满的,直夸这柜子棒,不光能作为藏品,还实用。


多年来,张涵予养成了一个习惯,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先到旧货市场逛逛,看看那个地方的行情。即使到了偏僻乡镇,也会凭着十几年玩老家具的经验搜罗一番。


老圈椅


在他的感染下,身边许多人也都开始留意帮他找家具,他一个人的爱好,渐渐变成了众人的乐趣。


为典型的是,前一阵子剧组拉到四处拍《风声2》的片断。拍戏之余,剧组人四下出动,纷纷挨家串户替他探寻宝藏。不时有人来报:那家有张桌子,那边有两把椅子,把张涵予感动坏了。拍完戏后,他还真从当地收来了几件不错的老家具,其中有张清代的小条凳,尤其叫他爱不释手。


有一次,一位一起演过戏的演员向他“报信”,说看到一个澳大利亚的老外手里有个盒子,像是有年头的东西。他立马找到那个老外,拿出东西,是件朱漆戗金雕龙大捧盒,上面雕了99条龙,一看就是皇帝手里边的东西。张涵予用较低的价钱,捡了个大便宜。


围绕“剧情”的对话


张涵予和爱车,好古的另一面是追求速度


记者:算起来,你开始收藏古董家具时也就二十多岁,那么年轻为啥就喜欢上了老家具?


张涵予:我从小就对古文化比较感兴趣,也没人教,就是自个儿喜欢。小时候,海淀区到处都是成片的庄稼,随处可以看见有年头的石碑、石刻,我姥爷家还有老式门墩、鱼缸、鸟笼等四合院里常见的东西,它们都培养了我对古文化和古董的兴趣。从上中学时到现在,我 喜欢去有人文景观的地方,比如老城墙、老庙宇等遗迹,像北京五塔寺石刻博物馆,我每次去都会在那些古石雕前长久地凝神伫立,感慨万千。


喜欢在一个古典角落独处思考


记者:喜欢收藏,喜欢沉浸在老物件当中,是不是跟性格也有关?


张涵予:可能吧。我喜欢跟那些古董交流,几百年下来,那些老家具的优良材艺让它仍然很有魅力,抚摩它们时能感受到时空变换,很神奇,也很亲切。有空时,我还爱把这些家具摆一摆,研究研究。有时晚上睡不着觉,就起来把桌子或椅子从这屋挪到那屋,摆在不同的地方看一看,自得其乐。


记者:收藏的门类有很多,为啥就选择了老家具?


张涵予:字画道行太深,瓷器和玉也不容易得到真品,我不喜欢把它们藏在柜里,每次看,都要小心翼翼地取出来,戴上手套才能摸到它。老家具跟人的关系很亲密。我的这些老家具,在几百年前是好东西,到现在还是好东西,里面聚了很多的人气和能量,有时我坐在一张案子前,就会想曾经在几百年前,有多少个夜晚,古人趴在这张案子上,写出了多少锦绣文章,动人诗句。


其实我对家具也有选择,我喜欢简单的设计,收藏明代中晚期和清早期的家具居多。我发现,家具、建筑的设计跟所处的时代有关,清初期康雍乾时代的龙都是昂扬的,腾飞的;但是晚期的龙大多是垂暮的老龙,飞不起来。


记者:收藏古典家具需要相当的眼力,这方面你是怎么起步的?


张涵予:一步步摸索呗。九十年代我常去逛潘家园, 初只是在那儿转转,但不知道东西真假,也没钱买。后来,我接触了收藏大家梁广平、马未都,他们一起开店的,我整天在店里泡着,天天学,每件家具什么来路,什么作法,是京作、广作、苏作还是晋作,都用心请教。现在,你让我看一样老家具,我能一下子辨出真假,即使隔它四五米远,我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。


记者:现在收藏了多少东西,每天看着它们是不是很得意?


张涵予:每天回家头件事,就是看这些老家具。每件家具都能让我回想起它的故事,重新找回当年的辛酸和快乐。比如,被催要全款的时候,到处借钱,那真是急得一脑门子汗呀。等到老了,我可以办一个小型的家具博物馆,也可以出一本画册,把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写出来,图文并茂,一定很有意思,对自己也是一种纪念。


张涵予在保利拍下的文徵明紫檀香盒


记者:听说你收藏的家具有上百件,里面肯定有不少都升值好几倍了,你有没有卖过?对其他喜欢收藏家具的人,你有什么建议?


张涵予:我收藏家具以来从来光收不卖。如果卖了,我恨不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去。有时候我也想,花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将来干吗用呢?我估计我收藏的这些家具 后就是捐给博物馆。这些家具给我带来了无穷乐趣,拥有它们的过程,比演戏都过瘾。有人说,古典家具的年升值率约为20%左右。我没算过,也可能不止这个数。作为经济条件好的投资者,可以把 、经典的成套古典家具作为收藏与投资的 品种,这样会有更大的升值潜力。但对一般的收藏家具人士来讲,要量力而行,适可而止,应将投入资金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。不过,不管怎么说,收藏老物件肯定是值得的,一切都可能消失,只有文化是跑不了的。


《艺术品鉴》杂志文章:《痛 并快乐着--张涵予访谈录》


张涵予张涵予的收藏张涵予的收藏

痛  并快乐着——张涵予访谈录

文_蒙海虹   景兴燕


一部《集结号》成就了谷子地,也成就了张涵予,从而开启了他“五料影帝”的生涯。紧接着,从新版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到《风声》里的吴大队长再到《鸿门宴》里的张良,大器晚成的张涵予在银幕上塑造着一个又一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。


然而,生活中的张涵予却和古董少小结缘,对收藏艺术情有独钟。于是,这个祖籍蓝田的“陕西娃”,在黄花梨和紫檀的从容大气中,在文房的清高典雅和山石的天人合一中,追本溯源,一路走来……


●您在荧幕上塑造了许多经典的“硬汉”、“英雄”形象,荧幕之外您却有着一份细腻的“古董长情”,这让很多观众颇感意外和惊喜。您为什么对收藏感兴趣?


◎我的收藏可能跟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系。那时候生活在北京的四合院里,家里人也喜欢去北海、故宫这些地方,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。所以,小时候家里就有包括家具、字画和瓷器等等的老物件。这给了我一种很模糊但是很深刻的影响。等到自己开始学画画,20多岁的时候,开始喜欢收藏了。虽然还是不太懂,也没钱,但是总去潘家园。那时候潘家园还是野地,大土坡大土坑的,早上、鬼市,我都去转。主要是买一些瓷器和工艺品,倒不贵,但基本上都是假货,回家当宝贝似的包起来搁在床底下,属于初级阶段吧。


真正喜欢家具是从1990年左右开始,正好我在北京拍电影《大腕》,有一场戏的拍摄现场对面就是一个经营古典家具的大院子,梁广平的,北京收藏界很有名的一个老行家。一进去,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对四出头,大漆的官帽椅,在一个黄花梨的大画案后面摆着。我特别喜欢这把椅子,就跟老板谈,挺贵的,花了一万八买下来了。当时我刚买的新房,家具正好可以陈设。我记得我把那对椅子摆在家里的白墙底下,没多久,马未都来我家,直奔过去,端详半天,说了一句:“我真高兴, 人现在已经知道用家具作为陈设了。”从那以后,我就开始喜欢家具了。它可以陈设,不怕摔不怕碰,坏了可以修,离生活很近,可以在使用中慢慢体会和欣赏。

 

●您比较钟情于古董中的明清家具,相比于瓷器的易碎、书画的易损,明清家具在单个体量、生命长度和实用性上,有着一份大气和从容,似乎与“硬汉”形象,有某种联系。如此说来,倒又不意外?这是“硬汉精神”的选择和延伸吗?


◎我觉得没有,收藏家具和我在屏幕上的所谓“硬汉形象”没有某种关联。之所以喜欢明清家具,和我收藏家具的几个标准有关。 ,必须是原始皮壳。洗过澡的、插帮过的、修过的我都不要。因为玩到现在,我收藏的不仅仅是家具,而是艺术品,不是艺术品的东西我是不要的;第二,简单木工做出来的家庭用的东西我是不要的,我要的一定是简单木工做不出来的,一定是在设计、使用等方面包含很多文化的。黄花梨、紫檀的家具,无论是木材还是设计都比较符合我的这两个标准。


黄花梨家具,一定是大的文人和木工共同设计的,是精彩的艺术品。紫檀,就更不用说了,宫里造办处活计档案就记载着紫檀家具的打造过程。比如,乾隆皇帝想打造一件家具,皇帝和设计师会一块先画小样,反复探讨反复修改后,让工匠用便宜的木材比如柏木,做一比一的样品,尔后再改,直到乾隆满意了,下一道旨,照样准做紫檀木,钦此。工匠就能拿着圣旨去领紫檀木了,必须精心制作,一点都不能浪费。完成后,还要写一个详细的报告,花了多少人工、用了多少紫檀、甚至细到用了多少胶,呈递给皇上看。皇上说,知道了,钦此。然后将家具放在储秀宫、养心殿,或者其他什么地方,这件艺术品才算完成了。所以,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在里面。再比如方桌,是一件 普通的家庭用品,谁家都需要用,但是画案、香几却是很少见到的;架子床非常多,大凡拍卖会都有一两个,但是,罗汉床非常少。它是特定的人使用的,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里面,不是单纯的“家具”两个字可以涵盖的。所以,我喜欢黄花梨家具的简约,它有着文人的清高和淡雅;喜欢紫檀家具的厚重和气派,它有着很奇妙的构思。


●名人爱古董,在时下似乎是一个时尚的标签。对您来说,收藏古董是演戏生活之外的“调剂”,还是不可或缺的一种“情结”?


◎是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真正的收藏,是一种真爱,轻易是不会动摇的。今天买了明天卖, 那叫做生意,今天买了明天还想买,后天没钱借钱都想买,这叫收藏。至于收藏品将来干什么?孩子万一不喜欢怎么办?要捐的话怎么捐?我觉得,这些问题都别想。一想快乐顿时就没有了。现在,我只享受它的伴随。说白了,就是养眼养心,丰富自己的知识,提高自己的审美。你越玩老东西,你越觉得当今社会有很多极丑的不和谐的东西,包括建筑、城市规划、人的心态。这些需要一个提高,需要全民的,各个管理层面的审美的提高。


●与其他“演而优则收藏”的名人不同,您似乎是在成名之前就着迷于古董,具体来说,是什么时候?收藏古董对那个时期的您产生了什么影响?


◎1990年吧。我比较幸运的是,一进门就遇到大行家,比如梁广平。买他的东西假不了,人家不卖假货,卖的就是艺术品。所以一上来,定位就比较高,没有自己瞎买,没有听说张三李四有什么就去买,那肯定要上当要走弯路。当时进到梁广平的展厅一看,首先的判断,这是真东西,好东西。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真正的老东西,它是有一种气场的,这个气场跟新东西是不一样的。它闪烁的光泽,散发出来的味道,给你的感觉,传递出来的信息和气息是不一样的。所以,还是要多看。提醒那些新玩收藏的朋友,一定要多看。


说到影响,就是痛并快乐着。有时候没钱得借钱去,有时候不得不忍痛放弃一件东西,有时候买了一件东西,贵了,回来纠结着,是不是退了,有时候想着,还需要再买吗?有时候遇到一件好东西,几天都睡不着,老想着……多了,真的是,痛,并快乐着。


●谈谈您捡漏和打眼的经历?


◎我捡的 大一个漏,大概六七年前,当我掌握了辨别古代家具真伪的一个基本经验之后。有 早上我逛潘家园,竟然花了两三千买了一个黄花梨的插屏。卖这个东西的人急需要用钱,并且认定是草花梨,我没还价就买下来了。非常完美的一个插屏,上好的海南黄花梨,应该是康熙年间的,现在还珍藏在家中。


打眼也有过,在湖北,买了一堆漆器。有人推荐给我的,说是战汉的漆器,脱水后的漆器,当时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,买了一大堆。后来找专家看,还专门去湖北博物馆了解,证明是高仿。是当地博物馆退休工人的一个高仿,用的木胎也全是出土的楚国的棺木,他们掌握了修复漆器的技巧,然后做的东西都感觉像脱了水的。


买这些东西,我就上了没有文化的当了。你可以先看看书啊, 脱水一件器物需要好几年的时间,大概费用是五万块,用脱水机一层一层地来做,那么,他才卖你一两万,怎么可能?所以,我应该先看看书,先掌握一些基础理论。玩古董,辨别真伪是 初级的,是一定要掌握的。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,自己要有理论知识,要学习,要看书,然后才会心中有数,才不会买到很丑陋的东西。


●您是如何学习收藏知识的?您的收藏生涯可以分为几个阶段?


◎学习,是一个积累的过程。由爱好经过实践,反复看书,反复琢磨,和朋友交流。


至于收藏,大致有三个阶段。 个阶段,以家具陈设为主,喜欢陈设一些老家具,一定是真的。但是那个时候没钱,买不起硬木,黄花梨紫檀根本都不敢想,可能会买一两件小件,主要是买一些柴木家具。 


第二个阶段是有点钱了,就喜欢硬木家具了,而且一定是黄花梨和紫檀的。


第三个阶段就到了除了家具之外的文房,庭院石、文人石。


●文房和石头中比较珍爱的有哪些呢?


◎有几件。一件是去年在嘉德拍到的瓷山子,瓷雕的山子,景德镇御窑唐英督造的。这是在去年嘉德做的 的黄玄龙的专场,我特别有幸拍到的。我原来以为会很高的价钱,我之前跟所有喜欢它的朋友打招呼,我要啊,让一个,让一个,因为我特别喜欢。


一件是我在保利拍下的,一个紫檀的香盒,仿元代漆器剔犀的。它为什么好呢?因为它是文徵明的,明朝 画家、文学家和书法家。停云馆是文徵明的斋号。你可以有文徵明的字、文徵明的画,你怎么可能有文徵明的物件呢?这是文徵明把玩的香盒,这件东西后来传到宫里,乾隆皇帝又玩了很长时间。所以我坚持拍下来了,在我心里,这个香盒已经跟钱没有关系了,而是跟文徽明这个人有关,跟他的作品、他的思想、他的经历、他所处的时代有关。


●在家具收藏方面,您比较得意的藏品是什么?


◎1991年,倾尽全力,买了一张高古的罗汉床,就在梁广平那买的,至今还在家里。刘传生先生编著的《大漆家具》和《凿枘工巧》这两本书里,还有去年在世纪坛举办的“ 卧具展”中,都有我那张床。


那个床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我们见到的实物里面 老的一张床。三面高围板全是满嵌绞胎瓷板。绞胎瓷起源于唐代,灭于宋代,以前我们出土或者发现的都是小件物品,大面积应用在家具上的只此一例。这张床出自晋南,马未都判断它是晚宋的,我判断是15世纪的。绞胎瓷本身就是文人用的东西,我那张床还有款,这是目前已知的 高古的一张床,只有唐宋的家具是这个风范,这种味道的。马未都一直都想把这张床放在他的博物馆里。


我和这张床,说起来还是有些机缘和故事的。本来这张床应该去美国了,差一点。那个美国人娶了一个 太太,美国人做了一个梦,梦见说要睡在一张石头床上,他太太就带他到梁广平那,挑中了这张床,交了定金,回美国了,三个月之内给他发货。结果这期间就发生了9·11事件,这个人就死在世贸大楼里。这张床如果早发一点就一块毁了,国宝就没有了。阴差阳错,它留在 了。按合同规定可以重新出售,我朋友就把这床从库房搬上来。他刚摆在那儿我就进门了。我说,呦,这张床没走?他说,嗨,别提了,那哥们9·11死在大楼里了,我说,给我,我要!当时一下子还拿不出那么多钱,先交了5000美金定金,然后玩命去挣钱,分了好长时间才给完。真是缘分。


玩古董,一个是经验,一个是审美,我为什么说要提高你的审美,你的品位呢?就在这,有时候别人看不到的东西,你是能看到的。


●在您决定入藏一件藏品时,通常情况下,这件藏品的什么特质 打动和吸引您?


◎首先,是够年代;其次判断这东西是什么人用的。一观二闻,文人用的东西散发着文人的气息,这就需要你的审美了。然后,我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原皮壳原包浆。在这件器物上,承载着过去几百年来生活的点点滴滴的细节。现在,回流的很多东西都是当年卖给外国人的,他们打磨干净,重新烫蜡,看上去很漂亮,但是原来特别美的那个包浆没有了,被破坏掉了。我通常不会买。因为我买的是一件古代艺术品,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具。当然,还有一个先决条件,我能承受这个价钱。


●关于古董的文物价值,您曾以圆明园流失文物“兽首”为例,表示即使有足够经费也不会参与竞拍。能否请再详细谈一下,您所理解的古董文物价值具体是什么?


◎我当时为什么说这句话呢?花那么大的钱买这个东西,没有太大的意义,原因它不完全是 的文化,它有很多西方的文化揉在里面。那个兽首,洋人设计的,就是一个嵌在汉白玉上的吐水的头,我觉得不如把这钱用来抢救宋元的名画、老家具和一些高古的佛像,抢救那些更传统、更纯粹的 本土的东西。


●对古董的痴迷,在带来心灵愉悦的同时,是否也有过什么困扰?


◎这个困扰是我们所有搞收藏的人都有的,就是,永远都没有钱,永远都捉襟见肘。有时候看到几件东西买不起,可是又不愿卖手里的东西去换,所以,老在为钱的事情发愁。实际上,卖两件就可以得来了,可不行,就是舍不得。这是一个困扰。还有,老买不到自己喜欢的好东西,这也是一个困扰。当你发现有好东西出来而你又可以买下,将要去买的时候,是 幸福的,马上就来精神了,美啊!


●在收藏这个圈子里,哪些人曾对您有过帮助?讲讲圈子里的故事和风气?


◎梁广平,这是 个,我买他东西的人,然后,马未都、曾小俊、张金华、刘传生,还有, 的黄玄龙,这几位都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,都是老行家和大藏家,张金华还是修复旧古典家具的专家。说到行家和藏家,是两回事,行家是卖东西的,有很好的眼力和很高的品味,找来东西给不同客户。藏家就是只收,或者也卖,但是为了换另一件东西。


有时间了,和他们经常聚聚,在一起探讨聊心得,也能够交流信息。比如曾小俊的收藏品位很高,对我的收藏影响很大,特别是很多收藏理念发生了变化和提升。到曾小俊家,你可以看到二三十年来他收藏的精彩的黄花梨家具和文房,我觉得在大陆港台来讲,文房收藏,曾小俊是可以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,他的那些秘不示人的东西,真是让我震惊,不得了。


●古董是人类文化沉淀的精华,往往令人产生敛神静气的敬畏,但另一方面收藏界也无比浮华喧嚣,您如何看待这组矛盾?


◎前两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,包括书画市场、艺术品家具市场,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。有些人买艺术品就是为了投资,放几年再卖,这也没错,但是这种投资行为,确实会影响到价格。我想未来可能的话,还是应该回归正常、回归理性,让真正收藏的人有机会买到喜欢的东西。


●演艺圈也有很多人喜爱收藏,比如冯小刚、王中军,生活中你们还是朋友,会在一起探讨收藏吗?那是什么情景?


◎玩的东西不一样。他们两位以前都是画画的,所以都喜欢收藏当代油画,中军更早,他收藏了很多 的油画,比如陈逸飞的作品。我收藏的是古代艺术品,两个领域。当然,我原来也画过画,我会欣赏他们收藏的画。


●您从影这些年,从默默无闻到当代红星,对生活一定有很多感悟,您自己 珍视的、 精华的部分是哪一段经验?


◎真没想过这个问题。就是《集结号》出名之后,变得比较忙了。机会多了,应酬多了,钱也多了,可以比较自如地买到喜欢的东西了。


●和收藏圈比,影视圈是个什么特色的圈?


◎我也不太清楚。因为我跟影视圈接触的并不多,也就是冯导这些人,比较固定。相反,我跟收藏圈接触得比较多,包括大陆港台的收藏圈朋友。拍戏之余,我会和他们在一起探讨艺术品的事情。


●您曾说过梦想开一家私人的博物馆,是什么样子?在进展中吗?


◎这只是经常的一个闪念,主要是受欧洲那些小的私人博物馆的启发,他们收了很多东西,捐给社会,放在一个房子里,供人参观。我自己现在只是想得多,还没有任何实际行为,实施起来难度挺大的。而且自己的藏品还远远不够开博物馆的级别,眼下还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。也很陶醉这个过程。


●您曾对外界描述了一种向往的生活状态:沏一壶茶,约三五好友,侃侃收藏,听听戏,或是找个有历史的古迹慢慢追述。以后会实践这样的生活吗 ?


◎现在不拍戏的时候就是这样过的。几个人在一起聊天,品普洱、玩沉香、欣赏文房山石,这种有些文化品质的生活,我很追求,也很享受,乐在其中吧。


只要你能在收藏中找到快乐,学到东西,并且有所增值,就很好。不一定要很贵,糖纸、剪纸、报纸,什么都可以。另外,不要急于求成,要脚踏实地,多学习多看,练就一双火眼金睛,用眼睛来买东西,不要用耳朵来买东西。收藏是一生的爱好,一生的生活态度。